爱国主义是人们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 )、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A.自豪感 B.认同感 C.自信心 D.自尊心
中国古代先贤把“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仍能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称之为( )。
A.慎独 B.内向 C.忠诚 D.谦让
爱国主义是国家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它既是基本的( ),又是重要的政治原则。
A.制度规范 B.法律规范 C.道德规范 D.生活规范
《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近20名应届毕业生一同前往北京一家杂志社应聘,刚一见面接待人员就告诉他们,如想解决户口或签订协议书,每人均需缴纳1万元押金,否则没有任何商谈余地。不少学生感到困惑:“我们又没有违约,为何未拿一分钱工资就要先上缴一笔巨款?”对尚无经济收入的毕业生收取上岗抵押金,招聘单位解释:实属迫不得已。中关村的那家研究所的有关负责人称:“我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招聘和岗前培训,可当我们要真正使用人才时,他们却这山望着那山高,全当我们这儿是实习培训基地了!” 中关村另一家小型企业的负责人介绍:“有些员工非正常离职后,不仅带走了企业内部的管理经验,更有甚者,还携走商业秘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说走就走,没有一点信用观念。我们只不过是提前防范,进行自我保护罢了。”供需双方的互相猜忌、提防,最终造成了一种“双输”的结局,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们都只好退而求其次。造成这种“双输”格局的真正原因,是招聘、应聘双方信用的缺失。
在社会规范体系中,法律与道德是两种不同的行为规范。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必定是法律所制裁的行为
B.法律是道德形成的基础,能够为道德规范的制订提供依据
C.法律的调节更具有广泛性,能够渗透到道德不能调节的领域
D.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肘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基本原则中的 ( )
A.政府依法保障原则 B .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C.和平进行原则 D.依法管理原则